基础的埋置深度:从室外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

45 阅读模式

基础的埋置深度指的是基础埋于土层的深度,一般是指从室外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。

根据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,基础分为浅基础深基础。一般情况下,基础埋深不超过5m,或不超过基底最小宽度的基础为浅基础;基础埋深大于基础宽度且深度超过5m的基础为深基础。

在确定基础埋深时应优先选择浅基础,它的特点是:构造简单,施工方便,造价低廉且不需要特殊施工设备。只有在表层土质极弱、总荷载较大或其他特殊情况下,才选用深基础。

基础埋置深度不能过小,因为地基受到建筑荷载作用后可能将四周土挤走,使基础失稳,或地面受到雨水的冲刷、机械破坏而导致基础暴露,影响建筑的安全。除岩石地基外,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.5m。

地基

确定基础埋深的条件

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建筑物的用途,有无地下室、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,基础的形式和构造,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,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,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,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等来确定。

一般来说,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、变形和稳定性要求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,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。

在抗震设防区,除岩石地基外,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/15;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(不计桩长)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/18。

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

(1)土层构造情况的影响 土质条件好、承载力高的土层,基础可以浅埋;土质条件差、承载力低的土层,基础应当深埋。

(2)地下水位的影响 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,当地下水位较高、基础不能埋置最高水位以上时,可以考虑将基础进行防水处理,或者将基础底面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200mm以下,以减小和避免地下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。

(3)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 地面以下的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冰冻线。土的冻结深度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,如北京地区为地下0.8~1.0m,哈尔滨为地下2.0m。

在冬季,土的冻胀会把基础抬起;春天,气温回升土层解冻时,基础又会下沉,使建筑物长期性地处于不稳定状态。由于土中各处冻胀和融化并不均匀,会使建筑物产生变形,如墙身的开裂、门窗变形等情况。

土的冻胀现象及其严重程度与地基土的颗粒粗细、含水量、地下水位高低等因素有关。粉砂、轻亚黏土等土地颗粒细,孔隙小,毛细作用显著,具有冻胀性,此类土壤称为冻胀土,冻胀土中含水量越大,冻胀就越严重,地下水位越高,冻胀就越强烈。

当独立基础连系梁下或桩基础承台下有冻土时,应在梁或承台下留有相当于该土层冻胀量的空隙。外门斗、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部位宜与主体结构断开,散水坡分段不宜超过1.5m,坡度不宜小于3%,其下宜填入非冻胀性材料。

对于不能埋至于冰冻线以下的基础,应做保温处理。

(4)相邻建筑物的影响

一般情况下,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,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。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,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,其数值应根据建筑荷载大小、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,一般为相邻两基础底面高差的2倍以上。

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,应采取分段施工、设临时加固支撑、做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,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基础。